脾胃重要嗎?當然!中醫(yī)認為“脾為后天之本”,人體所需要的營養(yǎng),是通過脾胃運化、吸收的。而且,很多健康問題都與脾胃相關,“脾胃不好百病叢生”,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。不過,現(xiàn)代人脾胃不好的越來越多。脾胃虛弱有什么表現(xiàn)?你的脾胃虛弱又是怎么來的?
專家分享,脾胃虛弱的人有諸多明顯癥狀,可以從4個部位對照自查。脾胃好的人大多嘴唇紅潤、干濕適度,而脾胃不好的人往往嘴唇發(fā)白、容易干燥爆皮、裂口子。此外,口臭、牙齦腫痛等癥狀大多與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關,睡覺時流口水也是脾氣不足的表現(xiàn)。中醫(yī)認為,脾胃的經(jīng)脈和鼻子相連,鼻腔干燥、嗅覺失靈、流清鼻涕、鼻子出血等大多由脾胃虛弱導致,鼻翼發(fā)紅的人多有胃熱,鼻頭發(fā)青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。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,進而影響到肝,肝開竅于目,所以眼睛容易疲勞,看不清東西。另外,如果常出現(xiàn)眼睛紅腫、臉腫等現(xiàn)象,也可能是脾的問題。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,常常表現(xiàn)為耳鳴甚至耳聾。
、
專家分享了現(xiàn)代人傷脾胃的10個習慣:
不知饑飽地暴飲暴食,時間久了,就會完全打亂胃腸道對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節(jié)律,加重脾胃的負擔,食滯飽脹,還會導致便秘,破壞了腸道消化吸收的平衡狀態(tài)。脾胃最怕寒涼的食物,這個寒涼不僅指我們說的冰冷食物,還包括它的屬性。此外,飲食過熱也是大忌,這是因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的,只能耐受50℃左右的食物,超過這個溫度,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。吃辣椒可以開胃,但過量食用辣椒會引發(fā)腹脹、腹痛、痤瘡、尿血并致癌。需要特別提醒那些愛吃辣的人,吃辣椒不能太過,否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食物,尤其是辣椒、麻椒等。長期熬夜非常容易導致內(nèi)分泌及胃腸功能的紊亂,因為夜間胃腸處于“休眠狀態(tài)”,而熬夜容易加重胃腸的負擔。如果夜間在玩游戲,過度的緊張興奮還會傷害肝和脾。現(xiàn)代女性為了漂亮,很喜歡穿短裙,甚至是數(shù)九寒天仍風雪無阻。中醫(yī)認為,寒多自下而生,這與現(xiàn)代醫(yī)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(huán)較上部差,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。長期受寒,容易導致脾胃虛寒。五谷養(yǎng)的是胃氣,因減肥而減少主食的攝入,長期下去會感覺腹部不適,食欲不振、脹氣外。因此,為了脾胃健康,節(jié)食減肥者一定要顧及脾胃的承受能力,合理節(jié)制食物的攝入。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有這樣的體會:當情緒低落、心情萎靡時,常常茶飯不思。事實上,脾胃功能的改變是人體情緒變化的“晴雨表”“思傷脾”,若心情悲傷,思慮過度,就會傷到脾胃。一個人在緊張、煩惱時,其不良情緒可通過大腦皮質(zhì)擴散到邊緣系統(tǒng),影響植物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,直接導致胃腸功能失調(diào),分泌出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,使胃血管收縮,胃黏膜保護層受損形成潰瘍。所以情緒不佳、壓力山大也是脾胃受傷的因素之一。飽食后胃腸道工作量大增,需要調(diào)動更多氣血,若立即進行性生活,氣血在身體里就會被“哄搶”,時間一長,身體就會出問題,容易導致胃部不適。不少人治病的方法很簡單,頭痛醫(yī)頭,腳痛醫(yī)腳。對待脾胃也是一樣,平常不注意保養(yǎng),不舒服了大把吃藥,卻忘了“是藥三分毒”,濫服藥物會加重脾胃的負擔。1.規(guī)律作息:保證規(guī)律睡眠,可以結(jié)合“十二時辰休息表”做事。2.保持心情愉悅:“脾主思,思傷脾,思則氣結(jié)”,想太多會讓人情緒抑郁、提不起勁,一旦這種情形惡化,就會傷及脾胃。3.少吃,給脾胃減負:傳統(tǒng)諺語有云“吃飯七分飽,健康活到老”,也就是說不要吃撐來增加脾胃的負擔,吃到似飽非飽,再吃幾口就要撐到了的時候,就可以放下筷子了。少吃生冷寒涼的東西以防加重濕氣,少吃肥甘厚膩的食物和滋補之品以防擁堵脾胃,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刺激胃腸。4.適量多吃脾胃喜歡的食物: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中提到“以五色命臟……黃為脾”,多吃黃色的食物能增強脾氣。又提到“五味所入……甘入脾”“脾喜燥惡潤”等。所以,平日可食用小米、玉米、糯米、燕麥、黃豆等谷類,食用南瓜、紅薯、板栗、山藥、香蕉、蘋果等蔬果,食用牛羊豬雞等味道甘咸的肉類等。還可食用茯苓、赤小豆、山藥、蓮子、芡實、玉米須、薏苡仁等健脾利濕的食材。5.多做脾胃喜歡的運動:孫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說“食飽行百步,常以手摩腹”,散步與按摩腹部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。腹部按摩簡單易操作,早晚只用十幾分鐘,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,還能減掉大肚腩,瘦出小蠻腰。推薦“仙人揉腹動作”,建議每日早晚各做一次,養(yǎng)脾護胃,改善脾胃功能,讓你每天精神百倍。
來源:文章來源健康時報,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。
聲明:本文僅作健康科普,如有相關疾病,請及時去正規(guī)醫(yī)療機構就診,謹遵醫(yī)囑。